科學的發展觀,是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新成果,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新世紀、新形勢下,從國家發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
一、認識和理解科學的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統籌兼顧的發展觀。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和物質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的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區域、社會經濟,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統籌國內外、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協調,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環節、各方面的相互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社會文明的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而貫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始終的就是創新,是理論與實踐的創新。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就必須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科學的發展觀。要認識到,科學的發展觀,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所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因為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影響,不考慮可持續發展,不考慮協調性,粗放式、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資源的掠奪性使用,即使經濟搞上去了,最終也必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也很難真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要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使之成為廣大干部職工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學習,從馬克思主義的高度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高度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從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認識科學發展的重大指導意義。
二、落實和實踐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問題,即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是在發展問題上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堅持和最好實踐,也是我國把握機遇,迎接新挑戰的客觀要求,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落實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牢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內涵,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搞好本職工作。
科學發展觀的落腳點在“人”,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是改革和發展的核心。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歸根到底都是“人”的思想指導和實踐,是“人”在樹立科學發展觀,又是“人”在實踐科學發展觀。人是最大的資源,是更應該考慮人的可持續、全面發展。從后勤工作來講,服務工作進一步提高和完善,是緊密結合學校的快速、跳躍式發展的,是必須隨著學校的發展而與時俱進的。目前,后勤工作存在著粗放管理的模式,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較低,技術技能不熟練過硬,思維方式不夠開闊等的問題,這些差距,直接影響后勤發展的后勁和為學校發展提供更優質、更全面、更到位的服務。盡管這幾年隨著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職工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勞動的積極性有很大提高,但同新時期高校辦學的現狀和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必須從落實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入手,全面提高后勤職工的綜合素質。一要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要理解發展是硬道理,發展要遵循客觀規律,要兼顧協調全面和可持續發展,不能局限于干好本職具體工作。要立足當前,干好本職工作,還要著眼長遠,為進一步發展做好鋪墊和準備。防止只顧眼前,不管長遠的傾向。二要認識高等教育的辦學特點和規律,了解學校及師生對后勤工作的要求,有預見性地為學校和師生提供優質及時的服務,克服被動等待思想,主動考慮充實服務的內容和方式。三要全面提高職工素質,采取一定措施,提高職工勞動技能,社會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信息時代,高科技為我們工作生活提供更方便的條件,這些條件也對應用者的素質提出了高的要求。舉一個簡單例子,一個連電腦開、關都有困難的人,如何能使用現代的科技成果,又怎么能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滿足具體修補鉚焊已不能更好地適應今天的大學。所以堅持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從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入手,從理論到技能,建立培訓機制,使之與服務工作的要求相適應。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在工作放在首位,必須堅持的戰略思想,在前進的過程中,要妥善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首先,改革在戰略上是第一位的,只有用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以改革求發展,只有住創新才有發展,才有出路。而穩定在戰術上是第一位的,創新發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都會受到穩定的制約,它取決于穩定所承受的程度。所以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穩定不會有發展,就更談不上建設小康社會,而沒有改革發展也絕不會有長期持久的穩定,也就更談不上人的全面發展,只有妥善處理這三者關系,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